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 
        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365买球平台下载_365bet中国客服电话_365bet中文维修 365买球平台下载_365bet中国客服电话_365bet中文服务 365买球平台下载_365bet中国客服电话_365bet中文机构  
         
          您的位置>>首页>>科技推广>>实用技术
        请选择字号【 】 
         
        内涝灾害后病虫害防控指导导则
        2022-7-26

          当前正值我市粮食生产的关键阶段,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,尤其是农田内涝后,田间整体湿度较大,有利于病虫害加重发生,建议重视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控,防止发生"灾后灾"。玉米重点防治玉米螟、粘虫、玉米大斑病、灰斑病、茎基腐病等;水稻重点防治水稻二化螟、稻瘟病等。

          一、玉米螟。又叫玉米钻心虫,主要危害玉米、高粱、谷子等农作物。每年危害造成玉米损失率在10%左右,危害严重年份造成玉米损失率在20%左右或更高。危害初期,玉米心叶初见排孔或花叶,后期上部个别叶片变紫红色、玉米植株折蓼、掉棒、倒伏,致使玉米瞎尖、瘪粒,降低玉米产量和品质。

          防治指标:玉米、高粱花叶率在5%以上进行防治。

          防治用药:根据今年玉米螟发生进度,防治时期应选择7月上中旬进行防治,药剂可选择长效、速效相结合药剂,如:甲维盐+高氯、甲维盐+茚虫威、阿维菌素+氯虫苯甲酰胺等。可提高防治效果,兼治其他多种害虫。

          二、粘虫。具有迁飞性、暴发性和杂食性等特点,是国家一类农作物虫害。严重发生时,短期吃光叶片;暴发时,幼虫成群结队迁移,几乎所有绿色作物被掠食一空,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。

          防控策略:早查早治,控制成虫种群数量,抓住幼虫暴食危害前的防治关键期。

          防控指标:水稻田虫口密度达到20头/㎡以上,玉米田一代粘虫虫口密度30头/百株,二代粘虫虫口密度50头/百株,可用药剂开展防治。

          防治用药:可用氯虫苯甲酰胺、高效氨氟氰菊酯、甲维盐、印虫威等杀虫剂喷雾防治。水稻田禁止使用含拟除虫菊酯等对水生生物高毒的农药。

          三、水稻二化螟。也叫蛀秆虫,是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、常发性的害虫之一。在水稻分蘖期可造成枯鞘、枯心苗等危害状,穗期可造成半枯穗、枯孕穗、白穗等危害。一般年份下造成减产3-5%,严重发生时可减产20%以上,个别地块若防治不到位可造成减产50%以上。

          防治用药:可选用四唑虫酰胺、氯虫苯甲酰胺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、甲氧虫酰肼等成分药剂。禁止使用含拟除虫菊酯等对水生生物毒性的农药,慎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。

          四、玉米大斑病。又称玉米条斑病、枯叶病、叶斑病等。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、叶鞘和苞叶。多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病,发病叶片上的典型病斑呈梭形,青灰色或黄褐色,后期病斑常纵裂。严重时病斑融合,叶片变黄枯死。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。

          防治用药:提倡适期早用药,在玉米大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,可采用肟菌酯.戊唑醇、吡唑醚菌酯、丙环唑.嘧菌酯等成分药剂进行防治,按照说明书计量或者1500一-2000倍液进行防治,视发病情况施药1-2次,间隔7-10天,全株均匀喷雾。与芸苔素内酯等混用可提高防效,降低用药量。

          五、玉米灰斑病。又称尾孢叶斑病,是近年东北春玉米常发、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,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其发生。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,在叶片上主要表现症状为短矩形病斑,田间湿度较大时候叶斑表面生出灰白色霉状物,在玉米果穗苞叶上或者叶鞘上为紫褐色斑点或斑块,发病中期表现为灰色或黄褐色矩形条斑或者不规则条斑。

          防治用药:提倡适期早用药,一般于病情扩展前防治,即可在玉米抽雄前后,当田间病株率达70%以上、病叶率20%左右时,开始喷药。目前对玉米灰斑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肟菌酯.戊唑醇、吡唑醚菌酯.氟环唑、嘧菌酯.氟环唑等,在玉米吐丝10-14天喷施,有条件的可以在前期大喇叭口期喷施一次。

          六、水稻稻瘟病。稻瘟病是由病原真菌侵染水稻而引起的,是国家一类农作物病害,也称“稻热病、火烧病”等,只要条件适宜,容易流行成灾。稻瘟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、气候条件以及肥水管理关系密切。今年气候条件更适合稻瘟病发生,根据水稻生育期或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、叶瘟、穗瘟等。

          防治方法:“重在预防,早抓叶瘟,狠治穗瘟”,坚持科学肥水管理、适时喷药预防。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,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,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,齐穗期需2次施药。可采用肟菌酯.戊唑醇、吡唑醚菌酯、春雷霉素、稻瘟灵等成分药剂进行防治。

         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,建议使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农药。同时,做好长效、速效杀虫剂、杀菌剂复配,适当添加助剂,做到一喷多防,省药、省工、省时,最大限度提高防治效果。

        作者/出处:四平市农业农村局 阅读次数 [2036]

         
  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| NEW
        栏目热门信息 | HOT
           

        主办:乾安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地址:鸣凤大街508号 邮编:131400
        电话:0438--8222523 传真:0438--8222523 Email:qa@bxbjfw.com